學與教
我們的學與教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為一條龍學校,中、小學部共同貫切天主教辦學理念及相同的教育理想,無論在課程設計,教學策劃,學生學習和學生成長等都能延續與銜接。小學部學生有機會參與中學部不同的學習活動,如英文周、普通話周、STEM教育周、心靈教育體驗、小小科學家計劃、馬蹄蟹保育與野放計劃、常識問答比賽、綠色校園導賞及解剖白鼠等活動,總總體驗有助小學生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此外,為幫助小學部學生適應中學轉以英語學習科學和數學科,在中一派位結果公佈前學校舉辦一條龍升中英語銜接課程。學生對科學探究及學習數學感到濃厚興趣,大大減低因教學語言轉變所帶來的影響。中小資優培訓組規劃中小資優一條龍課程,包括STEM活動課、學科活動及考察交流活動等,讓中、小學部資優生有定期的接觸,有助培養小學資優生發展潛能,並容易適應中學學習生活。
為照顧來自不同小學的學生,學校在不同階段舉辦中學適應課程,為友校小學舉辦「小小科學家計劃」、「小全人計劃」、「馬蹄蟹保育與野放計劃」及「升中加油站」等,並為中一新生舉辦「暑假適應課程」,學生以活動形式經歷中文、英文、數學、科學、體育、宗教及道德教育等學習活動,初步經歷中學學習生活。
教學語言政策方面,學校循序漸進增潤語境。透過課程、整體學校氛圍及不同學習經歷,包括校園電視台的廣播,以增加學生接觸及運用兩文三語的機會。為營造豐富的英語及普通話語境,除舉辦英語周及普通話周外,安排星期二及星期四分別進行英語及普通話早會,午間時段由學生主持英語及普通話廣播。初中各級都設有英文精英班(即「兩文三語班」),科學和數學科採用英語為學習語言,另採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為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初中英語課開辦拼音教學法及短篇故事課程,並聘任外籍英語教師,支援語境營造。學校按照學生的英語能力調適教學語言,初中非語文科目教材加入英文詞彙。
學校透過不同的模式繼續支援教學語言微調政策的推行,運用校本經驗與成果不斷提升英語水平。此外,語文促進組透過特別撥款申請,增添教學參考材料及課外閱讀材料。跨學科英語小組統籌英文與其他科目的跨科的協作工作,製訂課程地圖(Curriculum Mapping),在英文課教授學生有關數學和科學課涉及的語言結構,以去除學生以英語學習兩科的語言障礙。學校優化「跨學科英語課程(LaC)」,配合教育局課程持續更新的發展重點,加強各學科與英文科的協作。跨學科閱讀英語課程(RaC)方面,閱讀節閱讀材料由學科(包括數學、科學、音樂、生活與社會)與英文科協作編訂。跨學科英語寫作課程(WaC)方面,除了語文科目外,初中各班不同科目課堂教學加入英文詞彙,滲入跨學科英語元素。部份學科課堂教學與評估更加入英文科協作的元素。所有初中英文課外活動的教材及嘉許記錄都整合在Star Book內,以獎勵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記錄更可配合正規英文課堂學習。整體促進課堂內外語境的營造。
學校已展開STS Campus Cafe計劃,這計劃為跨英文科與人文學科之活動,透過咖啡流動閣推行跨學科英語延展學習,並優化校園英語語境。籌備工作包括為服務生開辦沖泡咖啡課程、組織服務團隊及設置流動咖啡閣等。為鼓勵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及紀律,提供之無咖啡因或低咖啡因咖啡屬非賣品,只派發給操行分達一定水平的學生,以茲獎勵。
初中數學及科學兩科的教學語言已銜接至高中。中四級數學精英組以英語為教學語言,修讀數學課程(必修部分)及選修(延伸部分)。其餘組別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修讀數學(必修部分)。高中物理、化學及生物科採用英語為教學語言。學校在暑期舉辦中三升中四銜接課程,讓學生及早適應轉以英語學習的高中數理科目。
高中課程多元化, 除核心科目和共同課程外,還開設有13科選修科。貫徹「文中有理,理中有文」理念,學生可同時間選修兩個不同學習領域的科目。中四學生升讀中五時,學生可申請由校外機構開辦的應用學習課程。共同課程包括宗教及道德教育、體育科、音樂科、社區服務及「其他學習經歷」。「其他學習經歷」,如文化藝術欣賞、職業體驗等。多元化的課程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有助學生開拓視野,並訂定個人發展目標。初中開設的生活與社會科與高中通識教育科銜接,該科統籌初中專題研習的培訓,銜接高中的學習。學校為中三學生開設銜接課程,讓學生及早適應高中的學習。
學校致力推行STEM教育,學校成功申請和富慈善基金,推行「東九龍科學中心計劃」。藉着擴建科學中心(STEM Centre),可配合政府推動STEM教育,並結合社區資源,推行科學大使領袖計劃及小小科學家計劃。計劃緊扣科學、科技及數學課程,能鞏固學生所學,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數理能力。學校邀請九龍東及本區小學為協作學校,期望協助相關學校常識科發展與科學探究相關的課程與教材。
學校善用教育局發放的「推動STEM教育的一筆過津貼」,重點發展跨學科「中一級STEM教育計劃」。計劃內容緊扣科學、科技與數學教育領域課程,學生透過參與具挑戰性的學習活動,提升對STEM相關範疇的興趣,並加強創造、協作和解難能力。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吳本韓教授擔任顧問,蒞臨本校觀課,並為計劃提供專業意見,以提升計劃成效。中二級STEM教育課的推行模式與中一級不同。學校招聘額外導師,聯同科學科任老師,在額外課節指導學生運用中一級所學的STEM知識與技能,進行STEM探究或製作裝置,為參加校內及校外比賽作準備。除了擴濶學生視野,還期望可進一步提升學生對STEM的興趣,增廣STEM知識與技能。
各科目推行運用評估以促進學生的學習,以配合學與教的策略,提升學生學業基礎,銜接公開試的要求。為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學校推動各科提高在平時分內「學生投入課堂學習表現評分」的比重。學評組與資訊科技組進行協作,分析學生於各項評估中的表現,包括校內測考表現及中一入學成績,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性向,朝着目標邁進。
學校設有高中學業提升計劃,編訂中六學生課後補課時間表,為公開試作準備。資優教育小組協調「中五及中六級5星拔尖計劃」,重點培訓已具備優異水平的尖子學生,提升其成績至5*或以上等級,以助升讀心儀大學。
資優教育小組推行六年一貫的資優培訓計劃,包括培訓學生學術及領袖才能兩個範疇,保送語言資優生應考考評局普通話水平測試、國際英語水平試等。培訓計劃有助資優生按照個人潛質,為訂定的目標奮鬥,積極探索前路。下學年資優培訓更加入中小一條龍元素,並透過中小資優培訓組規劃資優課程。
今年的學年主題是「立身厲志、自主求知」,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學習,提升對學習的興趣。各學習領域推動學生自覺主動學習,以「興趣-參與-有意義」理念調適教學策略、教材與課業製作、學與教模式及評估模式等方面作為配套,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意義及獲取學習的樂趣。教師除了採用協作學習為恆常的課堂教學模式外,科目釐定教學策略與內容還會包括生活化元素、運用電子學習及社區資源的元素。在教師持續鼓勵之下,學生普遍都能遵從教師的課堂常規上課,包括帶齊功課及所需用品、投入學習、課前預備及課後溫習等。
資訊科技教育組繼續加強Moodle平台教學,重點加強推動項目包括網上批改功課、分組學習評估及研習成果記錄等。就推動教師運用網上學科資源,並推動延伸學習,會加強推動教育城eREAP TWIG計劃,並向教師提供合適培訓。
為提升學與教的成效,學校邀請了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及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擔任各學科教學顧問,提供專業意見,促進領域教師的專業發展。透過與大學顧問的協作,學校會持續總結經驗,舉辦教育研討會,邀請中學及小學教師,就不同的學與教議題作交流。